剛出生的小孩要如何選購保險?

2025新手爸媽必看的高CP值保單規劃指南

孩子一出生,爸媽的荷包就開始住進了「加護病房」

還記得20年前,台灣爸媽最怕小孩的東西叫做「感冒」。小朋友流鼻水,帶去診所看個醫生、吃藥打針,一次掛號費200元就能搞定。

但2025年的台灣,爸媽最怕的東西早就不是感冒,而是:

  • 小孩跌倒要照CT,醫生會順手遞給你一張 自費檢查單,上面金額比手機分期還貴。
  • 新生兒黃疸要住保溫箱,健保有給付,但醫院笑笑說:「這個比較好的光療機要自費喔。」
  • 小朋友氣喘反覆發作,用藥有健保,但某些新藥得自掏腰包,一個月可能是爸媽一週的薪水。

再加上物價指數逐年上升,從2005年到2025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了將近 15%。更殘酷的是,醫療自費項目的漲幅往往比通膨還快。

👉 結論就是:小孩不是花錢,是花「錢錢錢」

而這也是為什麼新手爸媽第一個煩惱問題就是:
「小孩的保險到底要怎麼買,才不會既燒錢又沒保障?」

一、台灣小孩面臨的真實風險:醫療科技進步,但風險不會等你長大

先別急著挑保單,先看風險。因為保險是 對應風險的工具,沒有了解風險就亂買,結果往往是:錢花了,卻買到「用不到」的東西。

🔍 台灣嬰幼兒風險概況(近20年數據整理)

風險類型主要情境發生率/趨勢影響保險對應
疾病呼吸道疾病(氣喘、肺炎、細支氣管炎)長年排名兒童住院原因前3名頻繁就醫+住院費用醫療險、實支實付
新生兒狀況黃疸、早產、先天性疾病新生兒ICU約每100位有6–8位需要高額住院+治療費實支實付、重大疾病險(含先天疾病除外條款需留意)
意外事故跌倒、燙傷、誤食異物衛福部統計:0–6歲急診意外案例每年超過7萬件急診、手術、後續復健意外險、意外醫療附約
重大疾病兒癌(白血病、腦瘤等)台灣兒癌發生率約每年600–700例長期醫療+高額自費藥物癌症險、重大疾病險
傳染病流感、腸病毒、RSV季節性高峰,平均每年數萬例急診輕症常見,但嚴重可致命醫療險、住院日額
未來風險長照、慢性病雖然是成年後,但越早投保越便宜財務長期規劃終身醫療、長照險

📌 關鍵觀察

  1. 醫療進步 ≠ 醫療便宜
    過去小孩得肺炎,住院一週花不了太多錢;現在可能需要高階抗生素或呼吸輔助設備,健保有給一部分,但自費項目一堆。
  2. 意外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
    爸媽常常覺得「小孩在家很安全」,但事實是:跌倒撞頭、燙傷、誤吞異物,都是兒童急診最常見的案例。
  3. 癌症不是老人才會得
    兒童癌症雖然機率低,但一旦發生,費用遠超乎想像,一個療程動輒百萬。

二、為什麼小孩的保險要「高CP值」?

1. 台灣家庭財務現實

根據主計總處,2024年台灣家庭平均月收入約 8.5萬元,但年輕父母多數落在 5–6萬元區間
加上通膨與育兒成本上升:

  • 奶粉、尿布一年就要超過 10萬元
  • 托嬰+課後照護費用,可能比爸媽的房貸還高

👉 新手爸媽要的是 「花小錢,買大保障」,而不是為了保險搞得家庭財務喘不過氣。

2. 醫療水平改變了保障需求

過去住院日額險很熱門,因為小孩一住院就得好幾週。
但現在醫療進步,住院時間縮短,真正需要的是 實支實付型保險

3. 小孩保險 ≠ 大人保險的縮小版

小孩不用背房貸,不需要太高額的壽險。
重點是:醫療+意外,而不是「死亡理賠」。

三、小孩保險規劃對應:風險→保單

對應表:小孩常見風險 vs 保險商品

小孩風險建議保險商品為什麼要這樣買?
呼吸道疾病、感染實支實付醫療險健保不足,自費醫材與藥物多
新生兒黃疸、早產醫療險+加強型實支實付新生兒ICU花費高,自費額度驚人
意外(跌倒、燙傷、誤食)意外險+意外醫療附約小孩好動,意外率高
癌症、重大疾病兒童癌症險+重大疾病險治療期長,自費藥物貴
未來慢性病、長照終身手術險/長照險(提早布局)趁年幼投保,保費低,鎖住健康體

四、保險規劃時間軸:新手爸媽必看流程圖

👶 0–1

  • 新生兒醫療險、實支實付
  • 意外險(含燙傷、誤食)

👦 1–6(學齡前)

  • 意外險額度提高
  • 癌症險(兒童癌症保障)
  • 加強實支實付

🎒 6–18(學齡期)

  • 意外險+學保
  • 實支實付持續
  • 視需求規劃「終身手術險」

🎓 18歲後

  • 加入定期壽險(若有經濟責任)
  • 開始規劃長照險/年金險

五、新手爸媽保險選購三原則

  1. 先醫療,再意外
    醫療險與實支實付,是嬰幼兒保單的基石。
  2. 保障大於儲蓄
    小孩不需要儲蓄險,先把保障做好。
  3. 趁早投保,越小越便宜
    小孩投保沒有職業區分,保費相對便宜。越早買,保費越划算。

六、FAQ:新手爸媽最常問的問題

Q1. 小孩一定要買終身險嗎?

👉 不必。孩子不需要壽險,應該把錢花在醫療與意外保障。

Q2. 實支實付跟醫療險有什麼不同?

👉 醫療險多是日額制,實支實付直接補貼實際花費,現代醫療更實用。

Q3. 新生兒多久可以開始投保?

👉 原則上滿15天即可。建議越早規劃越好,避免日後健康狀況影響承保。

Q4. 小孩的癌症險有必要嗎?

👉 有。兒童癌症雖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是財務風暴。

Q5. 保費怎麼抓才合理?

👉 建議控制在家庭收入的 10% 以內,不要讓保險變成財務壓力。

七、總結:保險是孩子的安全帶,也是爸媽的避震器

買保險,不是比誰花得多,而是要花得剛剛好。
對小孩而言,保險的功能不是財富傳承,而是 醫療防護網

📌 重點回顧

  • 0–6歲:醫療險+實支實付+意外險必備
  • 6–18歲:學保+實支+手術險
  • 成年後:逐步補齊壽險與長照險
  • 保費控制:≦家庭收入10%,把錢花在刀口上

👉真正高CP值的兒童保險,不是花最多錢的那張,而是當孩子最需要時,剛好能派上用場的那一張。

寶寶 圈
寶寶 圈
文章: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