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剛進保險半年、話術背得超熟的新銳,訓練時看起來完美無缺,一見到客戶卻什麼也說不出口。
她,是已經投入一年多的業務員,專業夠、努力拚,卻總是在朋友面前繞來繞去,不敢開口談保障,直到存款見底,還是咬牙硬撐。
她,是連三年達成 MDRT 的菁英業務,卻在一場培訓後紅著眼眶說:「我到現在,還是開不了口跟爸媽談保險…我怕他們覺得我在賣他們東西。」
我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掙扎?
- 該說的話早就練熟,卻總是講不出口
- 明明知道保險很好,卻一遇到熟人就莫名矮了一截
- 很想成交,但又害怕被當成「在推銷」
- 想幫人,卻開不了第一個話題
- 撐到現在,其實早就靠存款在過日子…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也不是努力不夠,而是你正卡在一面無形的牆 —
「銷售的心理障礙」,正在悄悄消耗你的信心與熱情。那道「心牆」到底是什麼?
一、心理學:自我價值 vs. 社會標籤的拔河賽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提過,人類一生都在處理「我怎麼看我自己」與「別人怎麼看我」的拉扯。而保險業務員這個職業,剛好就卡在最尷尬的中間點。
你內心明明知道自己是來幫助人的,是讓一個家庭在風險來臨時不會崩盤,是解決問題的角色,但社會卻常常把你當成「推銷仔」、「保單狂魔」、「看誰都想下單」的代表。
於是你內心開始冒出這些聲音:
- 「我講保險,是不是會被覺得只想賺錢?」
- 「我爸媽會不會覺得我變了、太現實?」
- 「朋友會不會從此不敢約我吃飯?」
這種 角色認同的失衡感 就像一條看不見的拉鍊,把你緊緊拉住 — 你明明準備好了,卻總是開不了口。
有些人開始焦慮、壓力大,連晚上睡覺都夢到在推保單(然後夢裡對方還拒保)。
久了你會發現,自己漸漸不再主動出擊,變得「不想打擾人」、「怕講錯話」,甚至發展出一套高級逃避技巧:「默默發文,看誰會私訊我問。」
但說穿了,你不是不會講,也不是不夠專業,而是卡在這道「銷售心理障礙」的無形心牆裡。
這道心牆不見得高,不見得厚,但它真的黏——你越想翻過去,它越像加裝防盜釘;你越用力,反而越不自然,最後只好對著手機自拍錄影練習:「這樣講…是不是比較不業務?」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卡點,不用懷疑,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二、台灣社會觀感:一句「你做保險喔?」背後的百種表情
「我最近在做保險~」
這句話在台灣社會,堪比告白:「我喜歡你。」一樣刺激,講出口前會先吞三口口水,心裡默唸三遍:「他會不會誤會我?」
你可能以為只是你自己太敏感,但事實上,台灣社會對業務職業的觀感本來就不太溫柔。
先講一個殘酷的現實:
在台灣,「業務」兩個字,常被聯想到的不是「專業顧問」,而是「賣東賣西」、「死纏爛打」、「拼命業績」……再加上一些曾經新聞鬧很大的「詐保案」、「話術洗腦」等負面標籤,一般民眾對保險業務的直覺印象就更不友善。
也因此,當你說出「我在做保險」時,不是對方表情僵硬,就是馬上轉移話題,甚至開始「貼標籤」:
- 親戚眼中:你是不是快沒錢了才跑去做保險?
- 老同學眼中:我們是不是要斷交了?
- 長輩眼中:你怎麼不去考公務員?
這些無形壓力,會讓你開始質疑:「我是不是在做一件不被社會尊重的事?」
而這個質疑,就是那道「心牆」越築越高的黏著劑。
你可能在 FB、IG 上發了一篇有質感的保險文章,寫得像理財部落客一樣優雅,結果底下只有三個讚,還是團隊同事點的;
但你發一張吃蛋糕的照片,馬上爆留言:「哪裡的?看起來好好吃!」
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社會對業務員的「選擇性聽不見」,是一種集體的心理防禦機制。
所以,不是你講得不夠真誠,而是他們早就把防火牆開到最高了。
也正因為如此,你才會慢慢走向兩個極端:
不是變得越來越官方、越像在讀稿;
就是乾脆變成「沉默業務員」,寧可講天氣也不講保單。
但冷靜想想,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真的是為了背話術、躲親戚、搞孤僻人生嗎?
還是,其實你心裡一直渴望 —
用自己的樣子說話,真正被理解,也真正成交?
三、行為心理學:你不是不會成交,而是大腦在「自保」
我們常說:「明明懂保險,也想幫人,為什麼每次到切入點就是開不了口?」
這個問題其實不在話術、不在產品,而在你的大腦早就啟動了一套叫做 —「心理防衛機制」。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當一個人預期到「可能被拒絕」或「可能失去關係」的情境,大腦會啟動自我保護模式,自動躲開那個會讓你受傷的瞬間。
就像你明知道運動對健康很好,但每次想跑步前都會先來一句:「今天有點累,明天再開始。」
其實不是你懶,而是你潛意識在保護自己「不被失敗打擊」。
這在保險銷售上特別明顯。
當你面對的是認識的朋友、家人、前同事,你其實早就預設他們「不會想聽」、「會覺得你在推銷」,於是還沒開口,腦中就自導自演一齣小劇場:
- 「他應該沒錢買保險吧?」
- 「他應該已經被別人簽走了吧?」
- 「他一定會覺得我功利、目的性太強……」
這些「想太多」不是你問題大,而是你大腦太聰明,提前為你設想所有可能的尷尬、抗拒與失敗劇情,好讓你「乖乖不要開口」,這樣就不會被打槍,也不會被討厭。
但你也知道結果是什麼 — 你沒成交,也沒開口,什麼都沒有。
甚至到最後,你連「我可以幫上他」的信心都不剩了。
行為心理學家赫斯(Joseph LeDoux)曾指出:「大腦是為了生存設計的,不是為了成功設計的。」
換句話說,你的潛意識會一直默默拉住你,讓你避開所有風險,就算那個風險其實只是:「對方皺了眉頭」。
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保險業務員會說:
- 「我不是不知道怎麼講,我是不知道怎麼開始。」
- 「我不是怕被拒絕,是怕對方心裡扣分。」
- 「我不是不努力,是我大腦根本不讓我衝。」
你不是不會成交,你只是一直活在「心理自保」的舒適區裡。
但可惜的是 — 這個舒適區,不會帶你前進,只會慢慢吞噬掉你一開始的熱情與信心。
四、你不是怕賣保險,是怕「被看成在賣保險」─ 破解銷售心理障礙的實戰流程
你可能以為自己的問題是話術不夠好、客戶難搞、名單不夠多。但其實,有一個更深的真相是:
你不是不敢賣,是不敢被別人看見你在賣。
在台灣文化裡,「做業務」往往被貼上「厚臉皮」「愛推銷」「為了錢什麼都講得出口」的社會標籤。
這樣的標籤會深深地嵌進你的潛意識,讓你開始質疑:「我說這句話,是不是會讓對方覺得我很功利?」、「我發這篇貼文,是不是看起來像在騙親友?」
這不是技巧問題,是「身份認同的焦慮」
心理學家查爾斯.庫利(Charles Cooley)提出「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理論: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是透過「想像別人怎麼看我」來建構的。
換句話說,你賣保險這件事能不能做得順利,不取決於你的能力,而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 你是個有價值的專業顧問?還是別人眼中不請自來的業務?
當你不認同自己是「可以被信任的人」,你就會自動閃避所有能讓你「看起來像在推銷」的時刻。
那到底該怎麼辦?先不練話術,先做「心理重整」
與其再學10套話術、背20句金句,不如你先做一件事:重新定義你自己「在做什麼」。
很多業務員內心都有這樣的對話:
- 我是不是在硬推別人不需要的東西?
- 我是不是只是為了賺錢才說得這麼好聽?
- 我到底值不值得別人信任?
這些疑問,沒有一個可以靠「話術」解決。它們需要透過一套「內在認知 → 對外行動 → 客戶回饋 → 認知強化」的循環,慢慢建立新的銷售心理肌肉。
五、破解心牆的四步驟流程
這裡給你一套經過數百位保險業務員驗證過的「心理障礙破解流程」:
① 問自己:「我提供的是商品,還是解決方案?」
從「我在賣保險」轉換為「我在幫助客戶解決風險問題」,這個認知轉換是關鍵。
你不是要去說服別人「買東西」,而是幫對方提前看見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缺口。
當你自己都不相信保險有價值,那句「我只是想幫你」也只會變成防衛語氣。
② 自我對話練習:書寫自己想對重要對象說的話
每天寫一封你「想發但不敢發」的訊息給朋友、長輩、客戶,練習讓自己用自然的語氣講出保險價值。
你會發現,語言的自然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任,而不是對話術的熟練。
③ 用「三段式提問」打破恐懼的開場
開場不是要你馬上講產品,而是創造「對方有話想講」的情境。
你可以這樣開口:
- 「你最近有特別關注醫療/退休的事嗎?」
- 「你們公司最近的保險福利怎麼樣?」
- 「我最近在整理客戶的理賠資料,才發現原來有些事⋯⋯你想聽看看嗎?」
目的不是馬上成交,而是讓對方主動回應,解除你那種「我是不是在推銷」的不安。
④ 給自己一個具體的進展標準,而不是「有沒有成交」
許多業務員的焦慮來自「今天沒成交=今天白過」。
但其實,在心理建立過程中,你只要做到「成功地講出第一句話」就已經是勝利。
每天設定一個「我今天只要完成一場有意義的對話」就好,會讓你穩定成長,也減少自責。
信任式銷售的解方:不是教你多會說話,而是幫你「安心開口」
說到這裡,你應該會問:「那這些問題,有什麼方式可以突破?」
我們設計的《信任式銷售》並不是要你記住一堆句子、用情緒催眠成交;而是從根本出發,建立一套能夠讓你安心開口、被信任聽見、穩定成交的內在系統與實戰對話架構。
這套系統的核心包括三大實戰工具:
1. 「3S自然信任切入法」─ 告別尷尬,建立初始連結
- START 啟動關係:不談產品,只談生活與觀點
- SOFT 情境鋪陳:不講條件,先談選擇權與價值感
- SPIN 問題導向:從對方的風險、焦慮與目標出發,引導主動說出需求
適用心理狀態:解決「我不知道怎麼開口」、「我怕被誤會在推銷」的焦慮。
2. 「EASE 輕盈成交法」─ 放下壓力,讓客戶自己選
- E:Explore|探索對方現況與焦慮
- A:Align|對齊對方價值與信任感
- S:Suggest|提出具彈性的方案建議
- E:Exit|在對方感受良好時適時收尾
適用心理狀態:破解「我不想逼人」、「我怕說太多被反感」的壓力來源。
3. 「SPARK 逆轉轉介紹工具」─ 從被拒絕到被推薦
- 教你怎麼在成交後順勢開啟轉介紹對話
- 幫你轉化「我不知道怎麼問轉介紹」的尷尬為「客戶主動推薦你」
適用心理狀態:解決「我想開口問推薦卻不敢」、「我怕破壞關係」的恐懼。
小結:真正改變的,不只是成交率,是你面對自己的方式
在我們協助過的數百位保險業務員裡,最常見的轉變,不是「從月入五萬變十萬」,而是:
- 原本不敢發文,現在開始自然分享
- 原本避開朋友聚會,現在開始從容說出自己的角色
- 原本連爸媽都不敢開口,現在可以自然對話,不再心虛
因為當你放下「我一定要成交」的壓力,取而代之的是「我只是想理解你、陪你找到適合的選擇」,那一瞬間,你的角色就變了。
你不再是業務,而是值得被信任的人。
常見問題 FAQ|破解保險業務員的心理障礙
Q1:為什麼保險業務員明明背熟話術,卻還是開不了口?
A: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理防衛機制作祟。大腦會在預期被拒絕或破壞關係時,啟動「自我保護模式」,讓你寧願沉默也不敢開口。真正的卡點不是不會講,而是「怕被看成在推銷」。
Q2:台灣社會對保險業務員的觀感為什麼會造成心理壓力?
A:在台灣,「做保險」常被貼上「愛推銷」「厚臉皮」「為了業績不擇手段」的標籤。這些負面觀感會內化成業務員的心理壓力,讓他們害怕親友、同學或長輩誤解自己,只好選擇沉默或逃避。
Q3:保險業務員常見的銷售心理障礙有哪些?
A:最常見的障礙包括:
- 害怕被拒絕,開不了第一句話
- 擔心被貼上「推銷仔」標籤
- 面對親友時特別不自在
- 成交壓力過大,導致自我懷疑
這些心理心牆比話術更難突破,需要透過認知轉換與練習來改善。
Q4:保險業務員如何突破心理障礙,重建信心?
A:可以透過「四步驟流程」來逐步改善:
- 認知轉換:把保險定位為解決方案,而不是商品。
- 自我對話練習:用自然語氣寫下想對客戶說的話。
- 三段式提問:以提問引導對話,而不是強行介紹產品。
- 設定進展標準:先專注於「成功開口」而非「馬上成交」。
Q5:什麼是信任式銷售?它如何幫助業務員安心開口?
A:信任式銷售不是話術,而是一套能降低壓力的心理與對話系統,包括 3S 自然信任切入法、EASE 輕盈成交法、SPARK 轉介紹工具。它幫助業務員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與節奏,讓對話像聊天一樣自然,既能被信任,也能更穩定地成交。
六、你不是需要更多客戶,你需要一場「從心開始」的練習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 開始練習講保險,卻越講越不自在;
- 看了再多業務講師的影片,還是說不出「想問你最近有保險規劃嗎?」這種話;
- 每次看到朋友都想要切入保險,你心裡很急,但話就是講不出口。
你不是不會,而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開口方式。更準確地說,你沒有人帶著你,練習用你「舒服的樣子」賣保險。這,就是我們想推廣「信任式銷售」的原因。
你需要的不是「學會怎麼說」,而是「安心去做」
我們不是來告訴你:要更積極、更有行動力、要拋下恐懼……你聽過這些話太多了。
我們想讓你體驗的,是一種沒有壓力、沒有業務味、沒有套路感的成交方式。
這樣的方式,不是天生會,而是需要一個環境、一套方法,一次你能夠放心試錯的練習。
所以,我們為你準備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免費體驗,讓你有感開口
日期:8月31日(日)
時間:19:30-21:00
主題:《信任式銷售:破解業務心理牆》限時免費線上系列講座 1
講師:實話系講師 朱建煇
👉 在這場免費講座裡,我們不會給你一大堆理論,而是會帶你:
- 用信任的基礎,拆解常見的心理障礙。
- 教你一個「不被誤會、不被抗拒」的開口模組。
- 示範一場真實個案的信任切入對話,讓你現場感受差異。
- 提供你「自我檢測天賦」的小測驗,讓你知道你是哪一種天賦的業務員。
這一晚,你不需要開視訊、不用準備名單,只要坐在螢幕前,看我們怎麼做,你就會知道:「原來,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開口。」
👉 8/31 免費線上講座 【🔗 報名連結請點 圈圈保粉絲專頁 圈圈保FB粉專連結 】
如果你連報這一場都猶豫,那也許不是你不想學,而是你對自己的方式已經不抱希望了。
那我們更希望你來。你值得再給自己一次體驗信任的機會。
第二階段:重建信任語言的實戰營
日期與時間:【10月10日(五) & 10月11日(六)13:00-18:00】
營隊主題:《信任式銷售實戰營》─ 保險業務員專屬訓練班
地點與報名連結:積極籌備中
這場實戰營,並不是那種「講完給你聽」就結束的課,而是一場:
- 讓你從打開嘴巴到進入深度對話都能安心的模擬場域
- 一起建立出「屬於你自己版本」的自然開場與銷售語言
- 提供「1對1模擬演練」,幫你拆解你不敢講、不會講、講了沒反應的問題
- 給你一份可以「用三年不過時」的成交對話流程表單(包含3S、EASE、SPARK 模板)
👉 這場實戰營適合誰?
- 每次一想到要講保險就變尷尬講不出口的人
- 想要切入卻總是不知從哪一句話開啟對話的人
- 想要探索客戶痛點並協助客戶解決問題的人
- 現在都靠存款在生活,要怎樣才能輕鬆成交的人?
- 已經做了一兩年,人情都用完了要怎麼找到新客戶的人?
其實,我們知道你不怕努力,只是怕用錯方式!
你不是沒認真學、不是不夠努力、也不是沒有天份。
你只是還沒被教會「怎麼做得像你自己」。
別再用別人的話術、別再逼自己說不像自己的語言。
讓我們在 8 月 31 號晚上,陪你找到一個能自然說出口的開始。 接下來的路,我們一起走。10 月,我們帶你進入真正屬於你的信任銷售場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