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賠金被扣押了!? 保單扣押系列1 -理賠金被債權人拿走了,癌症治療沒有錢怎麼辦?!你不可不知的權益常識!

各位讀者您們知道2023年至2024年總共有上百萬件保單被扣押嗎? 有多少家庭因為這樣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生活陷入困頓嗎? 保險本來就是留愛不留債,怎麼現在變成看的到吃不到的狀況呢? 今天小編就來深入的解析讓大家明白這個政策的來龍去脈以及未來可能修正的方向,讓大家一次搞懂!

2022年底,台灣最高法院大法庭做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897號裁定,明確壽險保單解約金可被視為金錢債權,因此可以被強制執行。這項裁定推翻了過去多數法院的見解,直接導致全國法院的執行案件激增,兩年內超過百萬件保單遭扣押

此裁定一方面讓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債權人更容易追回債務,但另一方面,許多債務人因此失去保險保障,尤其是老年人及健康狀況不佳者,面臨生存困境。此外,法院、保險公司與壽險公會的行政負擔暴增,執行程序混亂,甚至連健康險、傷害險等本不應被扣押的保險種類,也遭錯誤執行。

本文將從法律、保險專業、社會經濟影響等角度,分析保單強制執行帶來的問題。


一、保單強制執行的法律背景

1. 最高法院第897號裁定:保單解約金等同金錢債權

強制執行法第115條規定,法院可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的金錢債權。這意味著:

  • 銀行存款薪資收入保險解約金等,皆可能成為執行對象。
  • 壽險保單的解約金,因為可隨時兌現,本質上與銀行存款類似,因此被納入可強制執行範圍。(這個決定基本上對於保險精神與認知有很大的問題)

過去,多數法院認為保單應具社會保障性,不應列入強制執行標的。但2022年底的最高法院裁定,以8:3的多數票數推翻舊見解,使得債權人得以聲請扣押債務人的壽險保單,並要求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對於此點雖然保護了債權人的權利,也遏止了一些享用金融工具欠債不還的不肖分子! 但可能沒有考慮到廣大善良且辛苦的民眾!)

2. 法院執行案件的暴增

  • 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法院共查扣92.8萬件保單,平均每月約4.4萬件。
  • 台北地方法院2024年的保單強制執行案件,比2022年成長86.4%,負擔沉重。
  • 法院行政人員壓力暴增,形成「80小時俱樂部」,加班時數動輒超過100小時。

3. 法律適用的混亂:人壽 vs. 人身保險

最高法院裁定僅提及人壽保險(壽險)的解約金可執行,但實務上,許多法院錯將健康險、傷害險、年金險一併納入執行範圍:

保險小博士: 這裡想要吐槽一下! 這些法官不是都考過司法特考嗎? 是我們國家考試有問題?還是考上以後都還給老師或是補習班了? 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人壽保險就單指壽險與年金保單,簡單來說就是身故才賠,單純壽險的功能的保單。人身保險指的是人身保險這個產業,是一個產業不是一張保單或是單一產品類別! 人身保險包含了壽險、養老保險、傷害險、醫療險、疾病相關的保險

  • 健康險與傷害險佔被扣押保單的70%,引發大量民怨。
  • 主要原因是:
    1. 許多法院在公函中未區分「人壽保險」與「人身保險」。
    2. 債權人在不確定債務人保單內容的情況下,會廣泛聲請執行所有保單。
    3. 保險公司內部條款規定,主約被解約,附約(健康險、傷害險)也會隨之終止。

這導致許多原本應享有健康保險保障的債務人,在疾病期間失去保險理賠,陷入更大困境。(小編圈寶寶說: 這個造成許多真的需要急需用錢去治療的家庭面臨家庭經濟的困難,那麼自然就要去借更多錢來治療,借了錢自然未來要還,那這樣每一個家庭的經濟壓力更大,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根本無法讓保險達到穩定社會經濟的功能!)


二、受影響的債務人與案例分析

1. 一位單親媽媽的案例:被查扣醫療險,癌症治療受阻

  • 60歲單親媽媽,投保壽險並附加醫療險、癌症險
  • 罹患乳癌多年,最近因甲狀腺腫大需要手術,但辦理保險理賠時才發現保單已被法院查扣
  • 過去因創業失敗累積卡債,利滾利至千萬,無力償還。
  • 法院未審慎區分醫療險與壽險,錯誤查扣其醫療險,使她無法獲得應有的癌症治療金。

2. 離異父親拒繳撫養費,法院裁准查扣保單

  • 某父親離婚後未支付孩子的撫養費,前妻代理孩子提起訴訟,並獲得勝訴判決。
  • 法院發現該男子名下僅剩一張壽險保單,遂核發強制執行命令,要求保險公司支付解約金以清償撫養費。
  • 這類案例顯示,保單強制執行有其必要性,確保某些債權人(如未成年受扶養人)能獲得保障。

三、保險專家的觀點與改革方向

1. 保險公司應修正附約終止條款

  • 問題點:許多保單規定,壽險主約終止時,健康險與傷害險附約同步失效
  • 解決方案
    • 主動保留健康險與傷害險,即使主約被執行,也讓被保險人繼續受保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 能夠兼顧債權人權益以及保障真的需要醫療保險理賠金的辛苦家庭!)
    • 南山與富邦人壽已開始調整條款,其他保險公司應跟進。

2. 司法院與金管會應進一步明確法律適用範圍

  • 已採取的措施
    • 2023年7月1日:司法院發布執行原則,明訂健康險與傷害險不得查扣。
    • 2023年12月18日:金管會修訂保險商品審查注意事項,進一步強化保護。
  • 仍待改善
    • 修正《強制執行法》,明文化解約金執行範圍,避免法院自由裁量。
    • 法院執行人員培訓,確保執行標準一致,不再錯誤執行健康險與傷害險。

3. 設立「債務人生存權豁免額度」

  • 建議修法,規定若扣押保單將導致債務人無法維持基本生活,則應設豁免額度,例如:
    • 最低3個月生活費(參考強制執行法第122條)
    • 針對高齡與重病患者,提供額外保護機制

四、結論:如何平衡債權人與債務人權益

保單強制執行雖有助於維護合法債權人的利益,但若執行範圍過廣,將嚴重影響債務人的生存權。目前問題的核心在於:

  • 執行範圍過大,導致健康險、傷害險錯誤被執行
  • 法院案件量爆增,執行人員承壓,導致審理不嚴謹
  • 缺乏保單豁免額度,債務人失去基本保障

未來,政府、法院、保險公司應協力改革,確保強制執行既能保障債權人,也不至於犧牲債務人的基本生活權益。小編圈寶寶認為,真的沒有辦法在法律上真的需要去明訂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因為社會上本來就會有極少數的人會去鑽漏洞,但現在的社會法律好像因為這一些少數人去訂規則法而沒有考慮到懭大守法的民眾權益這樣是否真的比較好?

接下來針對保單扣押還有系列文章與追蹤報導會再陸續提供,請大家敬請期待喔!

寶寶 圈
寶寶 圈
文章: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