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療理賠糾紛這麼多!? 該怎麼處理??

方小姐今年因盲腸發炎進醫院動手術,醫生建議用微創手術,因為微創傷口小,復原快,也美觀!

方小姐想起在去年有跟在XX人壽保險的好友買一張保單,便致電詢問醫療費用是否可以由保險負擔? 經確認每家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保險都有理賠上限,這次會超過理賠實支實付的限額!

方小姐好奇,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不就是要協助民眾可以透過好的風險規劃將醫療費用轉嫁給保險公司嗎? 那為什麼要設置這個限制? 這樣真的合理嗎? 那民眾該怎麼注意這些專業又細節的問題呢?

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理賠的陷阱:醫療責任險與實支實付險的關鍵問題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與商業保險市場的日益發展,醫療責任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成為許多醫師與消費者的熱門選擇。然而,這兩類保險產品的複雜性及其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使得許多投保人在理賠階段面臨困難與糾紛,甚至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本文將從專業的保險理賠角度出發,探討醫療責任險與實支實付險常見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幫助醫師和消費者了解這兩類保險的核心,避免理賠陷阱。

一、醫療責任險的關鍵問題:保單內容與除外條款的挑戰

醫療責任險(簡稱「醫責險」)是為醫師或醫療機構提供保障的專業保險,旨在保護醫師在執行醫療業務過程中因醫療疏失或病患受傷而面臨的法律責任。然而,醫責險的條款複雜,很多醫師在購買時忽略了保險範圍與除外責任的細節,導致最終無法順利理賠。

1. 不保事項與保障範圍的誤解

以Flora醫師的例子為例,她在經營診所時購買了醫療責任險,但當她深入了解後才發現,這份保險並未涵蓋她診所內的所有風險。主要問題在於,醫責險的保障範圍多數只限於醫師本人執行的醫療行為,對於診所內其他員工如受雇醫師、中醫助理或推拿師的醫療行為則不在保障範圍內。

這樣的保險設計是基於「對價平衡原則」,即保險的保障與風險必須保持對等。如果投保人僅為診所,但希望涵蓋全體醫療人員的風險,那麼保費與保障範圍也應相應增加。這樣的情況下,許多醫師或醫療機構需要購買更全面的醫療機構責任險,而非僅依賴醫師個人責任險。

2. 醫責險中的追溯期問題

醫療責任險中的另一大陷阱是追溯期間(retroactive period)。醫療糾紛往往並不會立即發生,而是可能多年後病患才提出求償。這意味著,若保單未涵蓋足夠長的追溯期間,醫師可能面臨因保險範圍過期而無法理賠的風險。

對於Flora醫師這類情況,若診所多年後因老病患提出醫療糾紛,而保險追溯期未涵蓋治療的初始時間,將導致醫師無法獲得保險保障。因此,醫責險應包含足夠長的追溯期,通常建議至少為兩年以上,以確保未來可能的醫療糾紛能夠得到理賠。

二、實支實付醫療險的亂象:損害填補原則與理賠爭議

實支實付醫療險是目前市場上非常熱門的保險產品,其主要功能是根據被保險人在醫療過程中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進行理賠。然而,實支實付險的設計與市場操作中卻存在許多亂象,特別是在理賠條件與範圍上的認知差異,導致消費者在申請理賠時遭遇困難。

1. 落實損害填補原則:防止重複理賠與過度理賠

金管會在近年來開始推動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改革,旨在落實「損害填補原則」,避免消費者過度理賠甚至「生病賺錢」的現象。損害填補原則要求,保險公司理賠的金額不能超過被保險人實際的醫療費用支出。然而,過去實支實付險允許多家保險公司同時理賠,甚至接受醫療收據的副本理賠,導致部分投保人因為重複理賠獲得超過實際醫療費用的保險金,這在法律上屬於不當得利。

這種現象使得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不合理的操作,甚至有人故意購買多張保單,透過住院或其他醫療方式獲取多筆賠償金。因此,金管會在此次改革中,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嚴格落實損害填補原則,確保理賠金額不超過實際的醫療支出,並取消副本理賠。

2. 醫療進步與理賠範圍的爭議

除了重複理賠問題,實支實付醫療險還面臨另一個挑戰: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許多病患即便不住院也能完成手術或治療,但因為保險條款的限制,這類門診手術或非住院治療往往無法獲得理賠。例如,某些標靶藥物或自費醫材雖然昂貴,但病患無需住院即可使用,導致投保人無法獲得理賠。

這一問題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因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疾病可以通過門診方式治療,但傳統的醫療險設計卻未能與時俱進,仍將理賠條件綁定在住院治療上。因此,未來的實支實付險改革應當考慮這些新型態的醫療需求,將標靶治療、自費醫材等納入理賠範圍,以滿足現代醫療的需求。

三、如何選擇合適的醫療險:避免常見的理賠陷阱

無論是醫療責任險還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消費者在投保前都應該仔細了解保險產品的條款,尤其是保障範圍、除外條款與追溯期間等關鍵細節。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消費者選擇合適的醫療險並避免理賠陷阱:

1. 了解保單條款與除外責任

購買醫療險時,投保人應仔細閱讀保單條款,特別是除外責任部分。許多消費者往往忽略這些細節,認為只要購買了保險便能獲得全面保障,實際上,許多常見的風險可能已被保單排除在外。比如醫療責任險可能不涵蓋診所內其他員工的醫療行為,而實支實付險可能不賠付門診手術費用。

2. 確保保單包含足夠的追溯期

對於醫療責任險,追溯期是非常關鍵的保障條件。醫療糾紛往往不會立即發生,因此保險的追溯期間應足夠長,建議至少涵蓋兩年以上的期間,以應對未來可能的理賠需求。

3. 與業務員進行充分溝通

選擇保險業務員時,務必確保對方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並能夠清楚解釋保單的條款與保障範圍。理賠糾紛往往源於投保人與業務員之間的溝通不良,若業務員未能充分告知保單中的不保事項或理賠限制,最終可能導致投保人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

總結

醫療責任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是兩類非常重要的保險產品,但在購買與理賠過程中存在許多潛在的風險與挑戰。透過了解保單條款、確保追溯期、並與業務員進行充分溝通,投保人可以避免常見的理賠陷阱,確保在面臨醫療糾紛或重大疾病時獲得應有的保障。

寶寶 圈
寶寶 圈
文章: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