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常有這種感覺:
- 明明客戶說想了解保險,結果你才開口三句,他就已讀不回?
- 試圖「熱情介紹」,結果變成「熱情打擾」?
- 想跟人好好聊,但越講越尷尬、越聊越像推銷?
如果你點頭如搗蒜 —
那我來說一句真話: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用了「錯誤的順序」。
成交不是靠嘴巴衝刺,而是靠順序引導
保險業最怕的,不是沒話講,而是講太快、講太多、講太錯。你可能很努力地背產品、練話術,但成交還是不順,原因就是:你沒有「順著流程」來。
許多保險業務員常犯的錯誤,不是缺乏努力,而是:太急,太用力,太想一次就成交。
❌ 常見錯誤行為:
- 話題亂切、直接推產品:
- 「我這邊有個保障很完整的方案,很適合你現在這個階段。」
- 客戶聽完只有一個反應:我什麼時候說我要買了?
- 話術過頭、缺乏互動:
- 背完一整段產品特色、自顧自地講。
- 客戶覺得:這不就是業務在推銷?我只是想聽聽而已。
- 對話節奏全靠感覺:
- 「我覺得他應該快想買了,所以我直接開保單。」
- 實際上,客戶心裡還沒準備好,這就像逼人吃飯前先灌一瓶油。
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都可以用 3S 成交流程來解決:
- 沒開好場 → START 沒用對
- 聊不深入 → SOFT 缺乏信任鋪墊
- 推得尷尬 → SPIN 問題沒問出來
台灣保險業的話術教育 vs 世界級銷售大師的差異
你可能曾經參加過內部訓練、業界大會,聽到的話術內容可能是:
- 「多講一點產品特色,客戶就會覺得你專業」
- 「每天講五遍自然就會背起來」
- 「客戶說沒空就是藉口,要緊追不放」
但如果你看世界級銷售大師的教學,會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世界級銷售大師怎麼教?
- Brian Tracy(布萊恩・崔西):
- 強調銷售是「理解與幫助」,不是「說服與壓迫」。
- 最重要的能力是「傾聽後問對的問題」。
- Zig Ziglar(齊格・齊格拉):
- 「成交是建立信任的副產品,不是話術的結果。」
- 建議銷售員學會引導對話,而非支配對話。
- Neil Rackham(SPIN Selling 創始者):
- 研究數千筆B2B銷售資料後證明:
- 高績效業務員問的問題比說的話還多。
- 問題設計得越好,成交率越高。
- 研究數千筆B2B銷售資料後證明:
台灣保險業的「錯誤話術文化」正在哪些地方卡住?
在我們實際觀察中,許多保險業務員之所以卡住,不是因為不會說,而是用了錯誤的說話方式與時機。更具體地說,是把老一套錯誤觀念當成「成交捷徑」,結果反而踢到鐵板。
第一種常見的錯誤是:「客戶說沒空,就死纏爛打。」
很多人一聽到「我現在比較忙」、「我再想想」,就像開啟了糾纏模式,一直追問:「那你什麼時候有空?明天行不行?」這種做法,不但無法拉近距離,反而讓對方更有壓力。
此時應該啟動的是 START 模式:不是立刻推進,而是試著詢問時機感受、觀察氛圍,並用「請教」的語氣帶出對話,例如:「我理解你現在很忙,想請教一下,通常你是怎麼幫自己安排一些必要的風險準備的呢?」這樣的語氣與節奏,才能真正打開對方的耳朵。
第二種錯誤是:「對方有預算,就直接開單。」
這看似合理,實則危險。因為預算只是形式,真正影響成交的是對方的內心動機與在意點。
很多業務一聽到「我有預算在3萬內」,就立刻開出符合金額的保單,卻忽略了對方為什麼設定這個金額?是在意小孩教育、父母醫療,還是自己的退休安全?這些背後的生活背景如果不問清楚,即使成交了,也不會穩定,續保與轉介紹更別提。
這時,應該進入 SOFT 模式:深入對方的生活對話,了解他的優先順位與情緒所在,例如:「你設定這個預算,是因為最近有特別想保護的對象嗎?還是希望規劃得比較彈性?」這些話題,才能真正切入「人」,而不是「錢」。每一次的錯誤話術,其實都可以透過 3S 的節奏重新設計。從觀察、請教、到真誠提問與需求釐清,每一個環節都有它對應的心理節點。成交從來不是「技巧的堆疊」,而是順序的設計。
第三種錯誤是:「趁機壓成交,說『今天不買會更貴』。」
這種「限時行銷」在保險業其實非常危險。因為保障並不是一個需要在3秒內衝動決定的東西,客戶聽到這樣的話,多數時候只會提高防備心。真正高手的做法是,讓客戶自己說出為什麼這件事重要,而不是你去說服他重要。
這就是 SPIN 模式的威力所在。與其「強推」,不如這樣問:「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某天家裡突然要用一筆大的開銷,你現在的安排夠不夠?」或者:「你覺得你現在面對最大的財務風險是什麼?」
當對方自己講出痛點時,他才會真的覺得:這保單,是他「想買」,不是被你「推買」。
如果你曾經在某句話一出口後感到後悔,那就是時機沒掌握好。
如果你常常講了一整段,客戶卻沒反應,那可能是節奏打錯了。
但別擔心,這不是你不夠好,只是你還沒讓3S的節奏成為你的本能。
我們正在教導的信任式銷售,不是要你說得更多,而是說在對的時候、用對的方式,讓對方願意走進來。
這才是對話能進入心裡的關鍵,也是你開始成交穩、續保強、轉介紹自然的真正起點。
錯誤觀念 | 問題在哪裡 | 應該改成? |
客戶說沒空是推託,要追三次以上 | 忽略對方節奏,造成反感 | START 先觀察、請教,創造舒服對話空間 |
客戶有預算就直接開保單 | 沒有真正確認需求與痛點 | SOFT 啟動生活對談,找到真正的在意點 |
用得失點壓成交:「今天不買可能就沒優惠了」 | 容易產生心理反彈效應 | SPIN 引導對方自己說出「為什麼要做準備」 |
保險是關乎風險與人生的事業,不是靠話術比誰會講,而是看誰能讓人信任。
當世界級銷售訓練都朝著「理解、信任、引導」走,我們更應該升級自己的銷售邏輯。
我們的信任式銷售,和世界級大師有何異同?
信任式銷售的 3S(START、SOFT、SPIN)雖源自經典的銷售理論架構,但我們所設計的內容在「實務導向」與「文化貼近性」上,加入了更多細膩與在地化設計,讓一線保險業務更好學、也更好用。
- 共通點:我們與世界大師的核心理念一致都重視提問力而非話術力:3S 完全摒棄話術背誦,而是引導提問與互動傾聽。
- 都強調信任優於推銷:與 Zig Ziglar 的「成交是信任的結果」相同,我們也主張讓成交「自然發生」。
- 都以流程為主,而非技巧堆疊:Brian Tracy 認為銷售有節奏與順序,我們用 START → SOFT → SPIN 對應這一原則。
- 我們更精緻的地方:因應在地需求做出的升級設計
- 語言貼近台灣客群的生活語感:我們的提問句設計、案例句對話,都是根據台灣實際銷售場景與語氣撰寫。
- 加入心理學與行為科學根據:每個步驟都有對應的心理學支持,強化業務員的信心與理解。
- 不只教方法,還教「怎麼聽懂客戶話中有話」:在 SOFT 與 SPIN 的設計中,我們提供句型、聽法、追問技巧,幫助業務進入對話核心。
- 收斂後轉介紹流程的整合應用:我們的設計延伸到成交後的 SPARK 引導,讓成交不只是結束,而是下一次信任的開始。
🚀 我們不只是複製國際理論,而是將它轉化為適合華人文化、在地語境、真實保險場景的實戰工具。
3S,不只是模型,而是實務現場中「真正能用得上的順序感與信任設計」。
給業務員的提醒:不要再「憑感覺成交」,而是「按節奏設計」
再厲害的話術,如果出現在錯的時間點,也會變成干擾。
- START 是讓人打開耳朵,不是打開產品說明書。
- SOFT 是讓人願意分享生活,而不是回答一堆問題。
- SPIN 是讓人發現問題,而不是被教育風險有多可怕。
- 成交的順序,就是信任的節奏。
下一次想談保障,不要從商品開始,而是:
- 用 START 輕鬆切題
- 用 SOFT 建立關係
- 用 SPIN 啟動對話深度
當對方說出:「那你覺得我該怎麼做比較好?」 你就知道——這不是你推的,而是他自己走進來的。
這,才是「自然成交」的真相。
以下將簡單介紹3S到底是什麼?
一、START:開場不要亂聊,要會觀察+請教
一開始的開場,常常決定整場對話的「開門感」。
一般業務員常說的開場:
「您好,我是某某公司的保險顧問,可以跟您聊聊保障規劃嗎?」
客戶立刻關門防守:「現在沒空,謝謝。」
- 信任式銷售的 START:
「我剛剛看到你在分享小孩考試的事情,好像最近真的壓力很大喔?」 「請教你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發生變故,你會怎麼確保孩子的教育不中斷?」
- 對比重點:前者推產品、後者談生活。
START 是設計給「人」的,不是為了「成交」。
專業銷售員知道,好的開場不是用介紹「打開對話」,而是用觀察與請教「打開信任」。
當你真誠地看到對方生活的某個面向,再加上一句請教式提問,對方不只會停下來,還會「想跟你說多一點」。這是很多人跳過的關鍵。
- START 的精髓語句:
- 「我注意到你最近分享⋯⋯」
- 「請教你,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 「我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好奇你怎麼看?」
二、SOFT:不是閒聊,是建立信任的生活對話
你以為的寒暄,其實對方早就看穿你「準備推銷了」。
一般業務員的閒聊式開場:
「你今天怎麼這麼忙?是不是最近有在看房?」
對方笑笑點頭,心裡想:「等一下又要來推我保單了。」
- 信任式銷售的 SOFT:
「這半年你的工作有什麼變化嗎?最近我們很多客戶在重新盤整收支,我也很好奇大家的做法。」 「你現在最擔心的,是哪一塊?像是工作不穩定,還是小朋友教育開銷?」
- 差別在哪?前者是閒聊,後者是引導。
SOFT 是讓對方願意卸下心防的過程。
用「生活貼近感」的真誠提問,對方會覺得你是來了解,而不是來銷售。
- SOFT 的貼心句型:
- 「你自己怎麼評估最近的收支變化?」
- 「你會不會也常覺得自己太忙,沒空管這些風險的事?」
- 「最近很多人因為醫療費用開始重看保單,你怎麼看這一塊?」
這些提問都有一個特點:真誠,具體,生活感強。
當客戶願意多講兩句,信任的種子就種下去了。
三、SPIN:讓對方說出「為什麼他需要這件事」
SPIN 是很多高手的秘密武器,也是最容易用錯的地方。
錯誤示範:
「你知道醫療費多貴嗎?現在不保以後後悔也來不及。」
客戶內心:壓力爆表,自動屏蔽。
- 信任式銷售的 SPIN:
「如果真的遇到重大事故,你覺得現在的存款能撐多久?」 「你覺得目前生活中最可能的風險,是哪一塊?」
SPIN 的重點,是讓客戶「自己看見問題」而不是你「提醒他問題」。
專業銷售的提問,是讓對方思考「如果我不處理,可能會怎樣?」
這時候你再說:「那你覺得,我們要怎麼一起幫你做準備比較好?」這才是順理成章。
- SPIN 啟動的關鍵提問:
- 「你目前最大的風險,會是哪一塊?」
- 「過去你怎麼處理這些風險的?有效嗎?」
- 「如果沒處理好,你最擔心會發生什麼?」
總結一下:
當你在現場與客戶互動時,常常只是一句話的不同,就決定了整場對話的走向。
我們來還原幾個常見的銷售情境,對照「一般業務員」與「信任式銷售員」的說法,你會發現——成交不是靠話術,而是靠語氣與節奏。
情境一:開場
很多業務員習慣一開口就進入銷售模式,像是說:「我想花3分鐘介紹你一個保障方案。」聽起來是否很熟悉?
這種說法看似直截了當,實際上卻是最容易被句點的開場。因為在對方還沒有準備好接收訊息的時候,你已經開始「推送」資訊了。這樣的做法,讓人不自覺地築起防備心,甚至還沒說完就被打斷。
相對地,信任式銷售講求「創造對話空間」,開場不是硬切商品,而是從觀察對方、請教對方開始。例如:「請教你一個生活上的問題⋯⋯最近在幫家人安排醫療或保險的時候,有沒有覺得資訊太多、不知道怎麼選?」
這樣的語氣,讓對方感受到你是來聊天、來理解的,而不是來推銷的,也更容易產生互動。
情境二:聊天互動
很多人以為建立關係就是「哈啦」,所以習慣說:「最近有在看房嗎?最近股市有研究嗎?」
這樣的話題其實也沒錯,但問題是,它太浮、太遠,無法真正打開對方的信任開關。因為這些「興趣話題」與對方內心在意的生活問題,其實距離很遠。
信任式銷售則聚焦在「生活的焦點問題」,比如:「你最近在意的家庭支出是哪一塊?孩子的學費?還是父母的醫療支援?」這些問題不但讓人覺得被理解,也會引導出更深層的真實狀況。客戶也會願意多聊一點,因為你不是在閒聊,而是在用心傾聽。
情境三:轉入需求
當對話進行到某個節點,很多業務員就忍不住要推商品,語氣也開始變得急促、甚至略帶壓力:「你現在不保,以後會後悔。」
這種說法非常常見,但問題在於,它讓人感受到「被逼迫」,不是「被理解」。而且這種話語大多建立在恐懼訴求上,雖然偶爾有效,但長期來看,只會讓你成為「說教型業務」。
信任式銷售在這個時候的作法會更溫和但更有力量,例如:「你覺得目前最可能發生的風險是什麼?如果真的發生了,你希望家人可以不用擔心哪一塊?」
這樣的提問,不是你在灌輸風險概念,而是讓對方自己看見問題。當客戶自己說出問題,他才會願意聽你的解法,也才會覺得這是「他的選擇」,而不是「被你說服」。
總結來說,成交不是靠「你說什麼」,而是靠「你用什麼方式讓對方願意說」。
一句話換個說法、一次互動換個角度,就能讓對話的溫度完全不同。這,就是信任式銷售真正的魔法。
記住,成交不是技巧的比賽,而是節奏的設計。
當你用 START → SOFT → SPIN 帶出對話,客戶會感受到的,不是壓力,而是被理解。
這,就是信任,真正的開始。
錯誤示範,你是不是常犯?
🔻 錯誤1:一開口就講商品,像在背課文
🔻 錯誤2:對方沒回應,就狂講自己多專業
🔻 錯誤3:只想成交,沒問過對方真正的痛點
這些都是沒有順著 3S 流程來的結果。
好的成交,是慢慢建立信任的節奏,不是你自己感覺「差不多了」就推下去。
那麼問題來了 — 為什麼有些人「知道理論」,但現場還是老樣子?
- 為什麼知道了,還是說錯、做錯?
因為多數業務員的習慣,是在「舊記憶」裡運作的。 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大腦知道,肌肉不知道。
一緊張、一遇到沉默、一聽到「我考慮一下」,就回到熟悉的節奏,開始背商品、講理論。 這不是邏輯問題,而是「肌肉記憶」沒更新。
銷售本身就是一種行為模式,要改變,不只靠理解,還要靠「練習」與「重複輸入」。
- 肌肉記憶的重要性
所謂肌肉記憶,不是身體的肌肉,而是指你的「語言與反應系統」是否已經內化。就像開車、打字一樣,一旦內化,不用思考就會做出對的動作。
但如果你從來沒有在真實情境中練過 START、SOFT、SPIN,那麼一旦進入緊張狀況,你只會回到你最熟的「話術模式」,而不是「信任模式」。
例如:
- 本來想用觀察+請教開場,結果一見面還是脫口而出「想跟您聊聊保險」
- 本來想好好提問,結果一沉默就切入商品介紹
這些都是肌肉記憶在「自動開啟舊系統」,不是你不夠好,是你還沒內化新習慣。
- 為什麼需要「環境練習」3S步驟?
真正的改變,來自於「刻意練習 + 有回饋的環境」。 如果你只是一個人看筆記、聽錄音,那頂多是理解,不會變成反射。
你需要有一個空間:
- 能反覆說出 START 的開場語句
- 能在 SOFT 階段練習如何引導生活話題
- 能真實演練 SPIN 的提問邏輯,並觀察對方反應
這樣的練習會讓你的大腦建立新的迴路,讓你在真實客戶面前,不再緊張、不再背稿,而是自然開口,節奏對了,信任就會開始累積。
而一旦這些模式成為你銷售的「肌肉記憶」,你就能在任何情境中,用對節奏、說對話、走進成交。
- 成交不是一時的運氣,而是一套內化的節奏感。
- 而節奏,是可以練出來的。
- 所以,成交該怎麼做?
START → SOFT → SPIN
這三步,就是讓成交從「硬推」變「自然」的關鍵流程。
先打開門,讓人願意聽你說(START)
再慢慢入座,聊出真實需求(SOFT)
最後用提問,引導出內心期待(SPIN)
這一切,都不是話術,而是順序。
也是一套完整的「信任邏輯」。
為什麼了解「信任式銷售邏輯」這麼重要?
因為現在的客戶,早已聽膩了「業務員版本」的對話。資訊爆炸時代,誰都能 Google 商品、比價、比較條款。但只有你,能成為他「願意交心的人」。
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是靠再多說明書或話術範本,而是靠你說話的邏輯:有沒有順著他的情緒、有沒有顧到他的觀點、有沒有打開他的心門。
- 這也正是信任式銷售的核心 — 把成交順序,對應到對方的心理節奏
- 讓客戶感受到「你理解他」,而不是「你想說服他」
懂得這個順序,你才不會在還沒進門時就被拒絕、也不會在關鍵時刻說錯話、錯失好感。
為什麼朱建煇講師的教學這麼有說服力?
因為這一整套 START → SOFT → SPIN 的模型,並不是照書抄,也不是紙上談兵。它是朱建煇講師超過 25 年第一線實戰經驗的萃取,來自他在超過千位保險從業人員身上的觀察與實證。
建煇最大的特色就是 — 把抽象的信任,變成可以操作的節奏。
他不是告訴你要有「同理心」這種抽象詞彙,而是具體告訴你:
- 怎麼說第一句,客戶才願意開啟話題?
- 怎麼從生活面問,才能讓人卸下心防?
- 怎麼不講商品,也能讓對方主動問你方案在哪?
而他所教的每一句對話設計,都是經過真實情境演練、測試、修正過的。這不是演講舞台上的口號,而是你今天出去約客戶,就能馬上用的節奏。
圈圈保的使命:把信任變成系統、讓專業有溫度
信任式銷售不是一門炫技的學問,而是一種「可複製的職人精神」。
圈圈保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致力於將這套精神,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教給每一位保險人。
我們堅信:「再好的保單,如果傳遞方式錯了,也會變成壓力。」
所以我們用 3S 工具,幫你解構開場、提問、引導的每個環節;
也用信任式節奏,讓你可以在「做自己的同時,也更有成交力」。
在這個行業,真正能走得長久的人,不是話術王,也不是成交神;
而是那種 — 說話舒服、做事誠懇、節奏自然、讓人願意信任的你。
- START → 打開耳朵
- SOFT → 建立關係
- SPIN → 激發認同
這不只是一組縮寫,而是一套你可以「長久信任、安心使用」的銷售系統。
如果你也相信,成交應該是舒服的對話,不是壓迫的遊說!
如果你也想知道,怎麼讓客戶主動問你下一步該怎麼做?
那麼,從現在開始練習這個節奏,你會發現:
不是你變話術高手了,而是你變得「更值得被信任了」!
你可以自己決定來學會真正「自然成交」的方式!
- 免費線上講座《信任式銷售系列講座 3:如何打造專屬自己的「成交劇本」》
- 時間:08/03(日)晚上 19:30 – 21:00
- 講師:朱建煇
- 報名方式:圈圈保 保險業務員教育平台粉專
我們會在這場講座教你:
- 建立成交架構,帶你走進「信任成交路徑」。
- 揭露成交的「真正關鍵」是什麼。
- 打造專屬於你的「EASE 信任成交劇本」。
不會講話,不代表你不會成交;學會對的順序,你也可以像聊天一樣自然成交! 點粉專貼文留言區報名講座,我們線上見!